18年专心酿造百花蜜,从“门外汉”变成养蜂“行家里手”,掌握了人工育蜂王等“绝技”,对蜂巢实行“家庭式管理”,带领192户残疾人和338户贫困户发展林下养蜂产业,成为村民发展致富的“领头人”。
他是福建武平县“新农人”钟亮生,在他的带动下,武平县“甜蜜产业”迅速发展。全县已具有专业化、规模化的基地160多个,养蜂达4.6万多箱,年实现蜂产品产值5000多万元。
“新农人”是有乡土情怀、在乡村从事“三农”有关工作的 、区别于传统农民的群体。截至目前,武平全县共培育发展“新农人”2671人,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理念、培育了新业态、树立了新示范、注入了新动能。
创业二十余载,温晓红创设的喜浪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喜浪公司)从一家小型大米加工作坊发展成集水稻规模化种植、优质稻种植推广培训、粮食科研科普、大米精深加工和乡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2018年以后,喜浪公司先后创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福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福建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温晓红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平台的有利条件,致力于科技兴农,引进推广产量高、米质优、食味佳的优质稻新品种11个、新技术3项,推进优质稻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优质稻产业化联合体、家庭农场、种粮农户提供高产高优品种、先进技术培训与示范等科技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选好用好高产高优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温晓红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创新帮扶方式,带动了3000多农户增收1亿元以上,培养种粮大户100多户,帮助5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喜浪公司也被评为了全省的千企进千村先进民营企业、全市的扶贫模范企业。
目前喜浪公司拥有百亩以上优质稻种植基地6个,面积1450亩,年加工大米3.2万吨,年产值1.6亿元,在岩前等10个乡镇,培养种粮大户100多个,带动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其创业案例《一碗情深:看喜浪农业对“一粒米”的追求》被收入至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在全国MBA培养院校享。
秉承着父亲“立志打造以果园为依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初心,2019年,温正明在武东镇创立了六甲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甲果业),积极探索“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底穿裙”的生态种植模式,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蹚出一条“果业”发展致富路。
如今,六甲果业建设柑橘种植基地600多亩,种植4万多株果树bwin必赢最新,年产量约200万斤到300万斤,已发展成为集种植采摘、休闲娱乐、生态种植、观光旅游项目为一体的武平县最大的柑橘种植基地,其生产的蜜橘以独特品质销往全国,多次获得福建省、龙岩市优质农产品奖。
随着电商的兴起,温正明瞄准这一“新农具”,打造个人IP,用直播的方式推广销售农产品,三年来通过互联网累计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也让更多人认识了武平。
作为“中国天然氧吧”,武平大地上孕育而生的百香果外观圆润、光泽亮丽、果香浓郁、口感醇甜,品质在国内名列前茅。武平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从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产后处理及深加工、品牌创建方面给予扶持,推动百香果产业发展壮大。
2018年,王秀珍从中发现了机遇,创办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武平县首家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和首家百香果分拣中心,标准化育苗基地年可培育种苗100万株以上,建立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600亩,出口基地250亩,年培育百香果种苗100万株以上,年销售百香果超8000吨,带动400户果农发展百香果,户年增收6500元以上,被称为“百香果女王”。
“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高产、优质百香果种苗及标准化种植管理模式,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发展电商销售,投资精深加工项目,引进生产线生产果酱等深加工产品。”王秀珍说,“我们全程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带动老乡脱贫致富。”
在外打拼几年后bwin必赢最新,他回到家乡桃溪镇,恰逢当地政府谋划村落改造、盘活乡村闲置资产。常年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他,在这座素有“武平绿茶之乡”美誉的小镇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刘熹成立了华夏民居工作室,致力于乡村产业发展、乡土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创意、乡村文明传承。结合当地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刘熹探索“营地+田园”新模式,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中植入旅游元素,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桃溪镇新䃰村有一片废弃多年的梅林和管理用房。2022年9月,由刘熹工作室设计运营的桃溪茶寮露营基地改造完毕,对外开放营业。山水田园间,用帐篷搭起心中的“诗和远方”,烧烤、篝火、天幕电影、水上乐园齐聚茶寮露营基地,为桃溪镇带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2023年8月,桃溪茶寮露营基地入选2023年龙岩市“十大帐篷露营地网红打卡点”。废弃的梅林摇身一变成为文旅景点,平日里也向新䃰村村民开放,作为村居公园使用。
“越是深入了解,就越是感受到差距。乡村保护开发是留住乡愁的最佳方式,也将会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最好机遇。”刘熹说。
农旅项目经常面临后期运维不力的情况,秉持着“建管并重”的理念,刘熹把项目后期运维也纳入了项目策划的关键环节。茶寮建成后,刘熹依照游客喜好和当地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运营方式及后期建设计划,带动桃溪百茶园、桃韵楼、红色亭头等更多旅游资源串点连线,实现小项目撬动大发展。
“乡村需要‘新农人’带来‘新生机’,我们这一批人为乡村做出的变化也将吸引下一批人带来新的变化。广大乡村仍有一些闲置资产亟待盘活,青年人才可以在乡村施展身手。”刘熹感慨道。
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及乡村社区生活服务供给,设置青创工坊、工坊讲堂、工坊会客厅、工坊驿站等功能区间,满足“新农人”关于产品展示、电商带货、青创培训、产业协作等需求,让“旧巢”引“新凤”,使“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
通过村集体+“新农人”、引进运营团队、村集体直接发包等模式推进乡村资产运营。城厢镇园丁村将休闲空间场所及设施承包给“新农人”运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5万元;岩前镇大布村设立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园、建设“新农人”众创空间,吸引10多位外出乡贤回乡创办家庭农场,打造田园音乐部落,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通过引导“新农人”市场化开发当地特色资源,引进运营团队盘活乡村资产,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等项目,激活乡村资源、资产、资本运作的“一池活水”。武东镇利用六甲水库及周边自然生态资源,引进社会投资8100万元建设水上生态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并入选第十五批福建省“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万安镇捷文村充分挖掘全国林改策源地优势,引进运营团队浙江融趣文旅有限公司,打造碳中和生态社区未来村,开发真人CS、碳中和研学等项目,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新农人”充分发掘当地特色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把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廖雪涵策划建设东留镇黄坊田园乐园,2022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12万元、芙蓉李种植农户户均增收800元;城厢镇尧禄村引进红杉文旅产业投资开发公司,整合3D艺术墙绘、千亩桃园观光体验等项目,开发乡野民宿,开展校地研学,实现公司、村集体、村民三赢,2022年村集体增收15万元。
2021年、2022年武平县在“福建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评价的综合排名均位居前十,全县有42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2024 bwin必赢(中国)在线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陆辛庄北口 备案号: 网站地图